比特币的使命—2008年危机的作用

2023-04-16分类:比特币介绍 阅读(

现在说比特币是每个人都清楚理解的东西还为时过早。比特币的大规模采用也尚未发生。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比特币成为一种国际性的亮点,激起了许多人(其中包括大商人和开发商)重新审视当前的货币体系,并寻求解决旧问题的全新解决方案。比特币已经从一个狭窄的cypherpunk社区中创建的项目到世界上最大的出版物和新法律的建立有了很大的距离。为什么会发生?是必要还是必然?它实现了最初的目的吗?

2008年危机的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比特币是为响应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而发明的(比特币白皮书于同年编写,创世区块于2009年1月出现)。如果我们看一下使比特币不同于法定货币的功能,我们可能会认为这种假设是现实的:比特币是通货紧缩的,不能由任何机构控制,分类账是透明的,交易是匿名的。比特币无国界。

是的,所有这些特征使比特币成为2008年危机的有力产物,但我们应该承认,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年中,密码朋克社区一直在研究具有类似特征的数字货币。比特币是这些努力的产物吗?我们不知道最近的危机很可能对比特币起了不同的作用-危机引发了一些人宁愿信任比特币,也不愿使用传统的金融系统,因为“真钱”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

据所谓的中本聪中本聪(尚不明身份的人)称,比特币是“纯粹的点对点版本的电子现金,可将在线支付直接从一方发送到另一方而无需通过金融机构。 ”政府将所有不同于法定货币的付款方式(其法定货币为“美元及其当地化身”)定为非法。比特币似乎是质疑这种现状的最成功的项目。

第一步与失败

第一次交易发生在2009年1月,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向Hal Finney发送了10 BTC ,该人在比特币诞生之前从事匿名数字货币的开发工作已有几年了。长期以来,意识到比特币的人们一直在使用它,只是为了娱乐,在论坛等上互相奖励。2010年5月22日, Laszlo Hanyecz买了2个披萨,价格为10,000 BTC。此次购买被认为是比特币中的第一个真实购买。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说这是某人(比萨店)认识到比特币的价值的第一个有据可查的事实。

在随后的几年中, 丝绸之路与大量的比特币相关联, 丝绸之路是一个网站,人们可以使用Tor和比特币保持匿名,买卖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尽管努力掩盖了非法贸易的事实,但联邦调查局还是关闭了该站点,并没收了丝绸之路创始人罗斯·乌尔布里希特(Ross Ulbricht)所属的14.4万枚BTC。它发生在2013年。

明年在线交流山。提供交易比特币机会的Gox 宣布其破产 ,随后是Mt. Gox网站。人们无法从比特币山撤回比特币。 Gox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与传统银行系统受害者相同的问题,而丝绸之路案显示,比特币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而存在。如果我们谈到最初的比特币目的,那是令人失望的时刻。

新经济

到那时,新型的人们开始关注货币世界中的一种新现象:技术和商业巨头以及新一代的数字业务加入了所谓的区块链革命。自2014年12月起, 微软开始以比特币付款 。在2015年,比特币出现在《经济学人》的封面上 。到那时为止 ,已经创建了许多比特币分叉,但更重要的是启动了以太坊(Ethereum)项目,这是功能更广泛的比特币的第一个严肃替代方案。

当我们谈到比特币时,以太坊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是将重点从比特币作为货币转移到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原因,因为以太坊是自比特币问世以来第一个以创新方式使用区块链的项目。

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s)和智能合约 (这两种技术均由以太坊提供)逐渐成为与区块链相关的两项重要创新。智能合约旨在在各方达成协议时用代码替换律师,而Dapps是不受任何单一机构控制的应用程序。消除中间商和机构是比特币背后最初想法的自然发展。

2017年,各国政府开始对加密货币进行监管和征税,其中一些在美国被视为证券 。在2017年末令人难以置信的比特币集会之后,许多大公司透露了他们打算在其产品中实施加密货币或其他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的意图。与此同时,许多对加密市场下跌感到失望的人继续称比特币为泡沫或骗局。

这些指控过于简单化,因为比特币现在涉及了太多权力,确实有一些骗局项目在现场,但它们并不是比特币本身。气泡并不意味着太多,因为郁金香仍然是问题( 记住郁金香泡沫 ),互联网仍然是问题( 记住Dotcom泡沫 ),并且比特币不会很快流行。

在新经济体中,比特币变成了一个奇怪的,不常见的器官。许多国家/地区的当局正在尽其所能剥夺比特币的无政府状态并将其转变为可预测的商品。机构投资者被认为是最大的比特币交易者,因此,目前,比特币的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遥遥无期。但这不是一个叹息和流泪的好理由,因为历史可能不会在今天结束,只有未来才能证明加密货币是否能够改善背叛其创造者(人类)的货币体系。毫无疑问,区块链技术将使我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变得更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