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又称第三代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2024-04-22分类:区块链介绍 阅读(


Web3.0 ,又称第三代互联网。到底它是什么、与现时的互联网又有何不同?事实上,Web3.0 的核心价值在于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保留以往互联网的互动和共享等优势,同时摒弃过度中心化及私隐问题等缺点,结合区块链技术纪录用户网上活动,着重网民对资料慨拥有权(Ownership),保障个人私隐,令网络系统变得更公开透明。

Web3.0 概念早于1998 年,便被全球资讯网之父Tim Berners-Lee 提出,但当时称为Semantic Web(语意网),概念较模糊。直至2014 年,以太坊联合创办人Gavin Wood 重新提出Web3.0 的想法,认为这个世界应要有一个不受审查及不被垄断的网络平台,以保护网络使用者的资讯与资金流动。

为了更清楚了解Web 3.0,就要先了解之前两代的演变与发展:

单向提供资讯的Web1.0(1990-2005)

在Web1.0 时代,用户可以上网、查资料和发送电邮等。由大量静态网站(没有后台资料库、不含程式和不可交互的网页)提供资讯,让使用者查阅。使用者只是资讯接收者,无法提供资讯或互动。

资讯双向流动的Web2.0 (2005 – 现在)

直至Web2.0, 各种社交媒体如Facebook、Youtube、Google 等崛起,用户可以彼此互动、在网上发表言论,结识朋友。图像和影片内容的共享变得更容易,但同时引发大量私隐问题:应用程式会收集用户个人资料,或监察用户浏览记录再推荐广告,从而赚取利润。

每人都有拥有权的Web3.0 (正在发展)

Web3.0 利用DLT 技术(分散式账本技术,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使网络上进行的一切活动和信息,都不被储存在中央管理,是由区块链技术所组成的去中心化网络。于Web3.0 时代,大型企业将不能垄断资料数据,而是由用户构建、营运和拥有,将权力还给用户和创作者。

另外,在Web3.0 世界,每人都可有一个电子钱包地址作身分验证,再不用注册不同帐号,记下十多个密码。钱包地址无人可以盗取,亦无人能窜改,大型科技公司也无法得知你的个人资讯,包括年龄及性别等。

Web3.0 用户发布内容保留所有权

用户的网上活动都将被纪录在区块链的节点上,发布过的影片或文章,都不会像YouTube 及Facebook 上被黄标或删除,确保用户对发布的内容及私隐保留所有权。

而所有交易以加密货币进行,在交易时,不需再依赖信任机制,实现去信任化(Trustless)。只要矿工成功纪录该笔交易,就可以验证交易成功,交易纪录将永久储存。

此外,Web3.0 亦更依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通过演算法及大数据模仿人类学习方式,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信息,亦能更直观地向用户推荐更准确、适用的资讯。

总括而言,Web3.0 拥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及无权限化等特色,利用区块链技术使创作、私隐及数据等变得更安全,形成更民主的网络。但去中心化科技会使互联网难以监管,更难防止仇恨言论、网络犯罪和错误信息,因此要建立一套有良好运行规范,又要有相应自由度的Web3.0 系统,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障碍。

Tags: web3.0